安福县论坛

安福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如何打造最优营商环境,他们这样说 [复制链接]

1#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宜昌做了哪些事…

这些新闻发布会

干货满满

宜昌市优化营商环境“71条”

系列新闻发布会

——聚焦财税支持专场

8月31日下午,宜昌市优化营商环境“71条”系列新闻发布会——聚焦营商环境专场在三峡日报社10楼宜昌市新闻发布中心举行。宜昌市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邓明亮,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士勇,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敦雄,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武,宜都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陈道坤,枝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付锋介绍宜昌市优化营商环境亮点工作及推进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珊珊主持新闻发布会。

现场图

宜昌营商环境如何

听听他们怎么介绍

▼▼▼

宜昌市营商环境工作推进情况

今年以来,省市相继召开营商环境建设大会,省委提出要将营商环境打造成为湖北疫后重振、浴火重生的“金字招牌”,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决策部署,积极作为,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自我加压

利商便民政策不断出台

规范高效的政务服务举措持续推陈出新

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市财政局:推出政府采购网上商城。促进政府采购公开透明,破除市场壁垒,实现“阳光采购”。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加速水电气接入工程规划审批。缩小规划审批范围,优化审批流程,审批时限压缩到5个工作日内,压减81.5%。

伍家岗区:打通“数据壁垒”,实现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预防接种证、居民户口簿、医保参保、市民卡“四证”联办。

枝江市:在全省率先实施区域节能评估制度,能耗审批时限从20天缩短到当天办结。

点军区:全力支持企业灾后恢复,帮助乐星红旗公司消除“6.27”强降雨洪灾影响,韩国驻武汉总领事特向省、市政府表示感谢。

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创新招标投标方式,建成远程异地评标评审系统,截至7月27日,累计开展远程异地评标项目个,交易金额52.19亿元。

减负降本的安商惠商政策不断落地见效

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大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全市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21%,比年初下降0.87个百分点。全市担保机构小微企业担保费降至1%以下,减免担保费.99万元。恢复正常经营。

市人社局:对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缴纳实行“缓、减、免、退”政策,全市多个项目受益。落实建筑行业工伤保险减免政策,为66个项目减免工伤保险费万余元。

市交通运输局:取消城区出租车年检,直接采信公安车辆管理部门车检验报告结论,为城区出租车企业以及从业者节约经营成本44万元。

宜昌高新区(自贸片区)、市税务局、人行宜昌中心支行:推出“免见面、免申请、免填单”模式,简化退税流程。

夷陵区:帮助62家失信企业完成信用修复。

宽松审慎的监管改革正探索推进

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对劳资纠纷引入工会、企业、劳动者等多方协调机制,引导企业自行整改。今年以来,立案件,结案率98%,未处罚一家企业,有效化解了劳资矛盾。

“互联网+监管”实践稳步推进:省“互联网+监管”系统事项认领实现“应领尽领”,市级目录认领比例达到97.14%。

重点行业监管积极创新:市公安局为22家“停不得”企业上门服务29次,为辆逾期未检“两客一危”车辆预约年检,为全市疫情防控急需的台救护车办理临时牌照发放手续,有效解决物流运输、道路通行等问题15个。

刀刃向内

堵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

规范涉企数据报表

深入清理扰企事项

针对部分企业提出的“政府部门要求企业上报的数据、报表太多”问题,市营商办按照“没有法律法规明文规定、没有上级部门明确要求,没有列入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的数据报表事项一律不再保留”原则,对市直各单位现有的共项涉企数据台账和信息报表进行了三轮清理,取消涉企数据信息报表9项、整合57项,暂保留项,涉企报表信息事项压缩52.49%,最大力度减少扰企事项。

开展“企业评部门”

扎实推进“以评促改”

市营商办、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会同第三方机构开展了“企业评部门”营商环境满意度调查,综合家市场主体评价结果,对41个市直部门和单位进行了满意度得分排名。7月27日,市政府对企业满意度调查排名后三位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了约谈,督促相关单位认清形势,正视问题,不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上打折扣、搞变通。通过以评促改,倒逼相关部门自我革命,逐条逐项抓好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落实,加快流程再造、服务升级。

聚集热点问题

积极回应企业诉求

市营商办坚持问题导向,综合汇总市领导交办的问题、巡察督查发现的问题、“双千办”转办的问题以及市场主体通过各种渠道反映的问题,及时下发“任务交办单”6期,交办问题42项,明确整改牵头部门、责任单位、整改要求及整改时限。截至8月10日,已妥善解决17项;正在推进落实,已取得阶段性成效的21项;因政策限制暂无法落实,已向企业作出解释的2项,还有2项正密切跟踪督办。

下一步

市营商办将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

持续深入地抓好以下工作

聚焦解决堵点难点问题

一是加强行业协会管理。坚决取缔以行业协会名义向企业变相收取的服务性收费,杜绝行业协会违规开展职业资格许可认定,取消评比达标表彰发证等变相收费。二是重点攻关改革难点问题。加强治理垄断行业乱收费,解决供水供气等企业利用垄断地位,抬高报装接入工程价格,捆绑销售产品和服务强制用户消费等问题。

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深入细致做好营商环境满意度调查,针对“企业需要什么,群众需要什么”开展调查,摸清市场主体的真实感受,找准市场主体的难点痛点。创新调查方式,每季度开展一次“市场主体评部门”活动,建立“好差评”检验制度,主动接受市场主体和群众监督,积极回应市场主体关切和群众期待。

积极推介改革创新举措

市营商办将每月组织一次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各地、各部门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举措,提高改革政策和便民措施的社会知晓率。同时,也将在各部门官方网站和各级媒体上加大营商环境改革政策宣传力度,改革政策出台时,同步推出解读材料、办事指南及示例。传播“好声音”、凝聚“正能量”,营造出更好社会氛围。

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

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构筑城市竞争新优势

近期,市法院落实《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推进优化宜昌营商环境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与市工商联共同研究制定了《关于建立联系协调机制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建立十二条联系协调机制,为全市民营企业家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法治营商环境。

确立“六联”机制

通过召开联席会议,开展联合调研,进行联合走访,围绕涉及民营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司法保障问题、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遇到的相关法律问题和民营企业家反映的普遍性突出问题,探索涉民营企业纠纷化解机制和权益保护机制的新途径、新方法,共同研究风险防范和处置方案,有针对性地提供司法咨询和司法建议,帮助民营企业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开展司法建议联合回访,法院对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民营企业在内部管理与外部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法律风险,及时向民营企业提出司法建议,同时抄送工商联、行业协会或商会,市法院与市工商联联合收集并回访建议的落实情况或效果。

建立联动调解机制,市法院根据市工商联推荐,吸纳符合条件的商会调解组织或者调解员加入特邀调解组织或者特邀调解员名册。特邀调解组织或者特邀调解员接受法院立案前委派或者立案后委托依法进行调解,共化纠纷。通过“以案释法”“法官讲堂”“座谈研讨”等活动,开展联合普法,引导民营企业依法经营,健康发展。

推进共建共享

通过联合开展支部主题党日等形式,开展党建共建,实现机关党建与企业党建良性互动。开放有关信息共享,市法院确立由立案二庭和市工商联非公有制企业投诉服务中心对接负责民营企业保护工作的日常沟通联络,通报处理涉民营企业纠纷情况;及时提醒有关民营企业可能涉法涉诉、可能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相关情况和经济发展的有关动态。运用各种传媒手段,加强宣传引导,总结推广商会调解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司法服务民营经济”开放日活动,提升司法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工作的透明度。

精准协同互助

建立投诉转送机制,市工商联非公有制企业投诉服务中心及时向市法院立案二庭通报、转送民营企业向市工商联反映的属于法院管辖范围的投诉。市法院相关部门办理后,及时向市工商联非公有制企业投诉服务中心反馈办理情况。建立司法互助机制,市工商联广泛收集民营企业涉法需求,建立民营企业涉诉涉执问题清单并报送法院,市法院围绕问题清单进行评估研判、处理,市工商联结合反馈情况,协助法院开展释法说理或信访矛盾化解工作。完善诉调对接机制,按照最高法院和全国工商联共同下发的《关于发挥商会调解优势推进民营经济领域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意见》要求,加强诉源治理和诉调对接,共同化解矛盾,降低纠纷成讼率。

宜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着力打造“六个环境”

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截至日前,全市市场主体户,注册资本金.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0.76%和16.46%。全市新增市场主体增速比去年同期收窄18.95%,但全市市场主体仍然保持稳中有升。

近年来,宜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围绕推进“十个归零全国前列”营商环境建设,紧盯“准入零歧视”“审批零拖延”“服务零距离”“接诉零懈怠”“隐患零放过”“侵权零容忍”“检查零刁难”“处罚零冤错”“收费零违规”“政策零障碍”目标,制定出台20条措施着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努力打造“六个环境”,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发挥了积极作用。

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重点

着力打造便捷的准入环境

宜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领导带头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县乡行”走访服务活动,牵头负责的16项任务和配合落实的31项任务得以迅速部署和落实。对标企业开办“”标准抓落实,实现企业开办2个环节(一表申请、一窗发放),市内所有企业开办1个工作日内办结,零费用(全市辖区全面落实为初创企业免费赠送公章一套)。启动“一照通”试点,开办企业由过去的“多次申请、15天等待”变为“一次申请、5天办结”。深入推进“证照分离”,在全市实现涉企审批事项全覆盖。出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办法》,累计为企业质押融资20.8亿元。

以公平竞争审查为重点

着力打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建立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主动破除地方保护、区域封锁、行业壁垒和企业垄断,着力为不同类型市场主体打造同台竞技、公平竞争的舞台。目前全市共清理各类规范性文件和政策措施件,其中:因不存在妨碍统一市场和违反公平竞争继续有效的政策措施件,修订继续保留2件,废止34件,待查1件。

以规范执法为重点

着力打造审慎的监管环境

全面实施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对监管对象做到“一次抽查、全面体检”,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建立《首次轻微违法行为容错清单》,对清单中所列50类违法行为实行轻微违法、首次违法不罚。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行包容性审慎监管、柔性监管,对轻微违法问题,多用行政指导、常用责令改正、慎用行政处罚,引导违法当事人自觉学法、主动纠偏,坚决杜绝乱检查、乱罚款。

以诚信建设为重点

着力打造诚实的信用环境

建立以信用监管为基础、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的监管体系。坚持推进政府部门涉企信息归集公示制度,截至日前,全市部门协同监管平台数据归集总量达万余条;完善企业经营异常名录、“黑名单”和信用修复制度;实施联合惩戒,强化部门协同监管,与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林业局等部门制定备忘录,拟对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违法失信行为开展联合惩戒。

以打击假冒伪劣为重点

着力打造放心的消费环境

坚持完善司法、行政、协会、企业、志愿者、消费者广泛参与、共同治理的消费维权工作格局。联合文明办开展第十八届“万名消费者评诚信菜市场满意度测评”活动,组织消费者对我市城区44家菜市场满意度进行测评、公示;指导市个私协会成立保健行业分会,依托行业自律公约引导会员承诺“30天无理由退货”,组织全市7家大型商超实施“线下无理由退货”制度。今年上半年共查办各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件,涉案货值.15万元,罚没金额.69万元。

以弘扬“店小二”精神为重点

着力打造“清”“亲”的政商环境

紧扣“店小二”精神内涵,做到服务市场主体“有呼必应”。今年“双千”服务活动以来,走访企业11家,在走访调研中了解到宜昌金东山投资有限公司对湖北银行的4亿元经营性贷款还款压力巨大,希望与银行协商降低贷款利率。安排专人跟踪服务,协调市人行中心支行、市地方金融工作局解决企业困难,经过反复多次协调为企业在贷款期限内每年减少还款万元,且年可延期还款万元。两项合计为企业年减少还款资金万元。

宜昌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抓好“一网通办”

做实“六多合一” 

不断优化宜昌营商环境

今年以来,宜昌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紧盯“五最”目标,汇聚派驻单位能量,切实抓好“一网通办”,持续推进“六多合一”,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紧扣政务服务提速提效

抓实抓好“一网通办”

抓“一网覆盖”,事项标准化。作为湖北政务服务网五级联通试点市,率先实现市县乡村全覆盖。按照“四级四十八同”要求,对6万多个事项全部实行颗粒化、标准化指南,实现一网通办、异地可办。大力推动网上办事,截止目前市县乡村认领事项个,网办件数量累计达25.26万件。

抓“一窗通办”,受理无差别化。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要求,建立企业开办、投资项目、交通运输、社会事务、公安服务五个综合服务窗口,政务服务事项80%以上实现“一窗通办”,无差别化办理。

抓“一事联办”,网办智能化。对“我要办餐馆”、“适龄儿童入学”、“企业开办”、“网上金融大厅”、“小微企业认定”、“保障房申请”等12个事项实行一件事一次办。7月底已在夷陵区试点“新生儿落户”联办事项,实现新生儿落户、医保、市民卡一并办理。打通34个部门通用系统、8个部门专业系统,办件总体时间压缩70%以上,最多跑一次事项达97%以上。

抓掌上自助办,办事便利化。在中心一楼大厅配置20多台政务服务自助一体机,实现社保、公积金、车辆违章等13类信息可查可办。市民通过鄂汇办、支付宝、市民e家等手机APP,随时掌上办理公共服务事项,老年证办理、中小学网上报名等实现全程网办“零跑腿”。

紧盯“放管服”改革堵点痛点

推深做实“六多合一”

市委六届九次全会提出的“六多合一”改革高度集成,破解了项目建设、企业开办、企业经营等重点领域难点堵点,为项目快准建和企业快准营注入强劲活力。

多规合一:一张蓝图统筹实施,破解“拿地难”。以高新区为切口,融合城乡规划、土地利用、环保、林业等多项规划,形成“一张蓝图”。搭建综合信息平台,实行业主网上选地、平台自动合规性审查,审批部门线上协调、限时反馈。截止目前,中旗化工园等一批项目通过平台快速拿地,其中白洋青春公寓从立项、规划到敲定地块仅用10天。

多评合一:一次评估成果互用,破解“评估繁”。将环境影响、水土保持、矿产压覆、文物保护、地质灾害危险性、地震安全性、气候可行性、洪水影响等8类评价由各工业园区统一评价评估,成果项目直接使用。截止目前,全市18个园区投资万元完成评估编制,51家企业享受评估成果,平均每个企业减少成本近20万元。

多审合一:一个部门多图联审,破解“审图慢”。率先在全省建立数字化审图平台,实现图纸“网上传输、在线审图、数字交付”。今年,住建、公安、人防、气象四部门联合出台《进一步推进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联合审查工作的通知》,实施“多部门联合审查”为“一个部门多项审查”,中大项目审图时限压减至8-12个工作日。对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取消施工图审查。自贸片区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开展施工图审查,减轻企业成本。

多验合一:一次上门集中验收,破解“验收拖”。变以往单项验收为联合验收,规划、消防、人防、城管等多部门专班同步进场、分头勘验、集中反馈,验收时限由57个工作日压缩至10个工作日。截至目前,对新国贸、奥林匹克体育馆等个项目推行“多验合一”服务。

多证合一:一窗集成信息共享,破解“信息堵”。推进“58证合一”和“零纸张、零见面、零费用”全程电子化注册登记。推行“注册登记、刻章备案、申领发票、银行开户、社保登记、公积金登记”6个事项“一窗受理、一表申报、1天办完”。对新办企业免费发放印章,已惠及家企业。

多管合一:一支队伍综合监管,破解“监管弱”。按照执法队伍、权责清单、执法流程、监管平台、信用管理“五统一”模式,今年重点推进柏临河流域、市场监管、生态环境、文化旅游、交通运输、农业等领域以及夷陵区、宜都红花套镇、枝城镇、当阳河溶镇、枝江安福寺镇、夷陵区龙泉镇等经济发达镇综合执法改革。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上半年重点实施联合监管11次。

宜都:

巧用“四则运算”优化营商环境

今年来,宜都围绕打造“一流政务环境、一流市场环境、一流法治环境和一流人文环境”目标,以市场主体感受和营商环境指标评价为抓手,认真落实省“优化营商环境30条”、宜昌优化营商环境“71条”,落实“十必须十不准”要求,积极推进改革再突破、创新再深入、政策再完善、考核再强化,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全力打造“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的营商环境。

推动改革做“加法”

加快启动智慧政务服务大厅建设。建成智能排队叫号、数字化窗口工位监控系统,开展绩效考评管理、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基本完成综合窗口改革。新增政务服务大厅面积0多平方米,新进驻部门和服务机构10个,新增工作人员90余名。

加快完成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升级改造。不动产实现“”目标,率先在宜昌县市区完成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5.0版)升级改造。优化整合项目拿地、供地、交地和登记的流程环节,实现“交地即交证书”。

加快推进“六多合一”常态化运行。搭建“多规合一”综合信息平台,整合7个部门数据,建立5个专题,形成“一张图”,具备辅助选址、控制线检测、“两规”冲突检测、项目合规性检查四大功能。完成水保、环评、地灾等8项园区区域综合评估,享受综合评估成果项目16个,施工图网上审查办理35件,联合验收项目50个。

加快推进非税收入智慧服务平台建设。按照“财政票据电子化、收入征缴信息化、非税管理智能化”要求,充分利用移动网络和数字技术等手段,打通信息壁垒,提升服务效率,实现一体化在线服务,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简政放权做“减法”

简化办事流程。对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工程项目、民生领域等服务实行流程再造和材料瘦身,调整审批流程多项,压减材料50%,压减时限30%。承诺件的办理时间均已压缩到法定时间的40%。开展政务服务进银行、进基层,让企业和群众就近办。

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制定《宜都市行政事业性收费清单》《宜都市涉企收费目录清单》,涉企收费由21项减至16项,做到“清单之外无收费”。积极落实中央、省级疫情防控优惠政策,累计减免税费5.3亿元。落实水电气降价政策,为企业减负万元。

减少监管检查频次。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16+N”数据库建设,探索开展市场监管领域综合执法,制定联合抽查事项清单和实施办法,对同一企业的多个监管事项,尽可能合并或者纳入部门联合抽查范围,真正达到“一次抽查、全身体检”的效果,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干扰。

服务企业做“乘法”

争取政策助企发展。上半年,对上争取到位资金26.8亿元。申报纳入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国家级9家、省级51家;申报纳入省级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36家;申报并获批企业债券2支、总规模25亿元。

精准服务助企发展。弘扬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精神,常态化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33名市级领导、名服务秘书下沉至全市家企业,截至目前,对企业反映的个问题,已解决个,办结率达99.45%。在全省县域首推“科创贷”专项贷款业务,64家科技型企业被纳入“科创贷”名录库,目前3家企业已获得贷款支持,授信万元。

要素保障助企发展。强化资金、人才等要素,全力保障企业复工复产。上半年,落实防疫专项贴息贷款8亿元以上。争取建设用地指标0亩、林地指标亩,供地亩。推行“互联网+创业就业”,连续举办“春风行动·就业在宜都”网络招聘会4场、专场招聘会35场,提供就业岗位0余个。

破解难题做“除法”

告知承诺为民营企业纾困。创新实施告知承诺制,开辟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建立项目提前开工、审批手续陆续补齐机制,压缩项目建设等待期,现已办理项目20个,为企业赢得时间和商机。

帮办团队为项目建设解难。组建帮办团队和项目协调专班,制定个性化帮办措施,主动服务,全程跟踪帮办,通过贴心、精准、高效服务,助力各类项目加快建设进程。

政策清理为公平竞争开路。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开展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清理,清理规范性文件和政策措施61件,保留52件,修改5件,废止4件,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和营商环境。

枝江:

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构筑城市竞争新优势

对标一流,大力推进营商环境改革

全省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大会召开后,枝江市高度重视,迅速组建涵盖50个部门共人的常态化工作专班。组织考察组赴上海市学习先进经验,制定对标目录,逐条查找差距;将省“黄金30条”分解为97条量化目标、项具体举措,逐一明确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全市15家牵头部门针对36项重要改革任务制定了细化实施方案;刀刃向内,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营商环境问题自查自纠,对“电子证照使用不广泛”等7个问题制定方案、厉行整改;完善制度体系,制定了《枝江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机制》《营造更优环境落实惠企政策加快疫后重振责任清单》《枝江市“十必须十不准”任务分解》等系列文件,为优化营商环境保驾护航。

凝聚合力,全面开展营商环境建设

枝江坚持高站位、高标准、高强度、高韧劲的“四高”标准,积极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具体工作。开展减税降费专题调研,监督各项政策落实落地;开展营商环境“守护行动”,发放调查问卷份,走访企业30家,收集各类营商环境意见建议50条;举办“企业纾困月”活动,深化“双千”服务,收集企业反映个问题,解决个,办结率达98.3%;开办“企业方舱”,帮助解决融资难问题,累计已为家企业发放贷款38.46亿元;推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拟定改革事项清单,聘请第三方机构对我市营商环境进行深度摸底;组织全市开展涉营商环境规范性文件和证明事项专项清理工作,目前已清理政府规范性文件41个,部门规范性文件12个,落实取消证明事项项。

创新突破,打造特色营商环境样本

第一批筛选21个营商环境难点堵点事项,明确6大重点改革任务,交办相关责任部门攻坚,实行挂牌督办。编制和发布《枝江市区域节能报告》,成为全省第一个实施区域节能评估制度县级市,一般项目能耗审批时限从20天缩短为当天办结,实际操作中缩短为3小时以内审批,实现不见面、零费用办理。各类不动产登记在已实现省政府2、3、5工作日办结目标基础上,再自我加压提速为“0、2、4”标准,不动产解封登记、查封登记、抵押注销登记、异议登记即时办结,新建商品房转移登记、抵押登记、实体企业登记2个工作日办结,一般登记4个工作日办结。在宜昌率先出台《全市政法机关优化营商环境12条措施》,从强化企业安全保障、细化企业权益保护、优化企业发展氛围、深化涉企司法工作四个方面着手推进营商环境提升。

宣传发动,营造优化营商环境氛围

组织全市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学习月活动,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人人参与营商环境,人人服务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市直各部门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充分利用社区展板、行业网站、新闻媒体、网络平台等多种渠道,宣传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法规和成效。优化营商环境亮点工作先后在抖音、枝江融媒体、枝江电视台、三峡枝江网、三峡日报、三峡晚报、湖北日报、人民法制网、中新网等媒体平台刊载发布,各类新闻宣传信息已超过28条。省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已将枝江区域节能综合评价先进案例向全省推介。

企业或个体工商户

在经营过程中遇到

涉及营商环境的问题

如何反映?

企业需要上报的数据、报表太多

怎么解决?

接着往下看

今年,我省针对企业开办提出“”标准,对企业开办的资料填写、证照申领、印章发放等做出了明确规定,请问你单位现在“”标准落实情况如何?

答:企业开办“”标准是指实现企业开办2个环节(一表申请、一窗发放)、1天办结、零费用(免费赠送一套三枚公章)。自年5月开始,宜昌市内企业开办就实行一表申请、一窗发放,宜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企业开办6个环节(设立登记、公章刻制、申领发票、社保登记、公积金开户、银行开户)压缩至1.5个工作日内,年70%以上企业开办达到1个工作日内办结。今年6月份后,市内所有企业开办实现1个工作日内办结。自年5月份开始,宜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就为新开办企业免费赠送一套三枚公章(企业行政章、发票章、财务专用章),减少市场主体支出共万元以上。年6月,我市所有县市区均落实为企业免费赠送一套三枚公章。目前,我市已全面实现企业开办“”目标。

部分企业反映,除日常生产经营工作外,每月需向不同部门、不同单位填报各种报表,数量庞杂,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效率。请问,对这一问题市营商环境办公室是否获悉并帮助解决?成效如何?

答:针对部分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政府部门要求企业上报的数据、报表太多”问题,市营商办出台措施,坚决清理整顿涉企数据报表报送工作。

在认真清理各部门要求企业报送的数据、信息事项的基础上,市营商办正式发文,规定各地各单位不得要求企业提供不必要的数据信息资料、重复提供数据信息资料以及未经市营商环境办公室审核备案的数据信息资料,并公开了举报受理电话。

据统计,宜昌市市直各单位现有涉企数据台账和信息报表共计项。按照“没有法律法规明文规定、没有上级部门明确要求,没有列入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的数据报表事项一律不再保留”的原则,经过先后两轮清理,决定首批取消报表59项、整合57项,保留项,涉企报表信息事项压缩52.5%。市营商办近期还将发布拟保留涉企数据报表事项清单,清单之外确需企业临时填报的数据事项,必须事先报请宜昌市优化营商环境办公室审核同意。

企业或个体工商户在经营过程中遇到涉及营商环境的问题,如何向政府反映?政府又会如何处理?

答:营商环境好不好,经营者说了算。为了更好的了解各类市场主体对营商环境建设的意见建议,宜昌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开通了以下政企沟通渠道:一是市民服务热线电话;二是市政府网站互动平台;三是“宜昌发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