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福县论坛

安福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蔬菜村变身低碳村安福县平都镇 [复制链接]

1#

村民在大棚检查蔬菜生长情况。

村民种菜。

村民在管理蔬菜。

蔬菜地里一片生机盎然。

红壤变黑土,50年坚持用农家肥种菜,安福县平都镇向阳村由“蔬菜村”变身“低碳村”,书写了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生动案例。

初秋的阳光仍然毒辣辣的。一大早,姚小和就来到菜地里劳作,他从地里一大把一大把地拔出绿油油的芹菜,抖去菜根上的泥土,然后递给老伴整理。“你看,这些土蓬松乌黑,抓在手里不粘手。”姚小和说,这黑土里长的菜水分饱满,特别好吃,卖价也高。

姚小和年过七旬,但精神矍铄,每天在菜地里劳作。年,因新安江水电站建设,他随父母从浙江迁至安福县平都镇南郊一座红土岗上,一起迁来的多户农民在这里成立了向阳村。“村里土地基本为贫瘠的红壤地,政府专门派人来指导我们种菜,让我们村成为专门为县城供应蔬菜的蔬菜专业村。”姚小和说,那时大家的想法就是改良土壤,提高蔬菜产量,而改良土壤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施用农家肥。据了解,村里实行“大包干”后,村民积攒农家肥改良土壤的热情空前高涨,大家起早贪黑进城积肥。当时,县城各单位食堂的谷壳灰、公厕的粪水都被村民包了。后来,城里慢慢收不到农家肥了,大家又转战各地的畜禽养殖场,把畜禽粪便拖运进村,堆在田间地头备用。

向阳村党支部书记张朝平见证了姚小和那一辈人吃过的苦,也见证了村里的变迁,特别是菜地土壤的变化。他介绍,上世纪七十年代,随着社上水库南干渠的修建,向阳村的灌溉条件得到改善,加上长期施用农家肥,向阳村的土壤逐渐由红变褐,由褐变黑。土质变肥了,种植的蔬菜品种也由原先单一的白菜、南瓜扩大到包菜、茄子、芹菜、丝瓜、苋菜、西葫芦等10余种,蔬菜产量越来越高。张朝平说,几十年来,向阳村村民日复一日种菜卖菜,收了一茬种一茬,一年四季菜地里郁郁葱葱,不仅为解决安福县城的“菜篮子”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让“向阳蔬菜”成为该县外销的“招牌菜”。在向阳村村民的眼里,给他们带来丰厚收益的黑土,每粒都像金子般珍贵。“向阳村建村50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有一样没有变,那就是向阳人对农家肥的感情一直没有变。”张朝平说。

8月12日,一场小雨过后,汪鲜花匆忙来到菜地移栽包菜苗。汪鲜花年近七旬,种了大半辈子蔬菜,也尝尽了种菜的酸甜苦辣。她说,儿子儿媳都在武汉工作,现在养老不用愁,但种菜惯了闲不住,跟老伴一起天天在家拾掇那3亩地,包菜、芹菜、西葫芦都种,现在种下去的包菜,国庆节就可丰收了。汪鲜花说,她家种菜用的肥料主要是鸡鸭粪、猪牛粪,这些粪更有肥力,污染也少。“我年轻时候,每天天还没亮就前往县城挨家挨户收集粪尿,那时每家有一辆板车,一车一车往家里拖肥。”汪鲜花说,现在好了,许多人家有汽车,没有汽车的也有小三轮,去吉安、吉水买肥都方便。她指着菜地边一大堆编织袋装着的东西说,那是从吉安县一家养鸡场买的粪,养鸡场送肥上门,一点都不费劲。

不过,除了用农家肥,向阳村菜农的种菜方式并非一成不变。近年来,该镇农技部门持续在村里推广小棚育苗、节水灌溉等技术,并使用防虫网、沾虫板、频振式杀虫灯等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为了解决堆在田头地角的粪肥污染环境的问题,该村统一规划,每家每户建造一座粪肥发酵池,用于储存、堆沤粪肥,粪肥堆沤期间,发酵池一律严密封盖,最大限度减少粪肥污染。张朝平介绍,越来越多的村民正在改变单一用农家肥种菜的做法,采用“农家肥+有机复合肥”的方法科学种菜。采取这种方法种菜,可以优化土壤的肥料配比,减少种植成本,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提高种植效益。

可喜的是,坚持生态种植不仅叫响了“向阳生态蔬菜”品牌,也让向阳村村民过上了好日子。如今,该村家家户户住上了小洋房,村里的巷道全部硬化,主干道铺上了沥青。村庄内安装了路灯,废弃的村小被改造成休闲场所、篮球场等。“现在村里有20多个垃圾桶,每天都有清洁工将垃圾运往县城的中转站。”张朝平说。

心怀感恩,向阳而生。如今,勤劳的向阳村人积极响应镇党委政府的号召,帮助邻村发展蔬菜产业。今年,向阳村和本镇上里村联手出资10万元建设果蔬基地,基地占地25亩,由上里村返乡人士彭安宁承包。基地按照向阳生态种植模式种植西瓜、南瓜、香瓜、包菜等果蔬,技术由向阳村种植能手负责指导。“基地已经取得成功,收到理想的效益。”上里村党支部书记彭刚说,向阳村输出绿色、低碳的种植技术让村里有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产业,必将加快上里村振兴步伐。

刘丽强、龚莉文/图

作者/来源:井冈山报融媒体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