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福县论坛

安福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闻史常考的23位著名人物考前看一眼 [复制链接]

1#
医治白癜风的著名专家 http://m.39.net/disease/a_5443981.html

新传考研就找一加一。你好!我是核桃哥。在考试之前,我们为大家推出“考前看一眼”专栏,为大家分享一些考前轻量化又干货的内容。为大家在考前提供参考。今天为大家奉上新闻史常考的20位著名人物。

王韬

我国资产阶级早期改良主义思想家,政论家和新闻记者,被林语堂成为“中国记者之父”,创办了《循环日报》并担任第一主笔。

王韬为《循环日报》撰写的政论,立场鲜明,短小精悍,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而且富有感情,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对当时的文坛和以后的维新报人有很大影响。王韬的政论文章,后被汇编为《弢园文录外编》,呗成为我国最早的一部报刊政论文集人。

王韬有三篇住著名的报刊思想专论文章:《论日报渐行于中土》、《论各省会城宜设新报馆》、《论中国自设西文日报之利》。在这些文章中,他主要论述了以下几个重要问题:

一、办报的目的和意义。王韬要借日报立言,通过报纸来宣传其变法自强的政治主张。之后,“办报立言”发展成为我国早期国人自办报纸的主要传统之一。二、报纸的功能和作用。王韬认为:第一,报纸可以使“民隐得以上达”。第二,报纸可以使“君惠可以下逮”。第三,报纸可以“达内事于外”,主张创办外文报纸,开展对外宣传。第四,报纸可以“通外情于内”。三、论述了新闻自由的思想。王韬最早在国内提出了言论自由的要求,呼吁朝廷放宽言禁,允许民间办报。四、论述了报纸的文风。王韬认为,报纸的文风应该是直抒胸臆,词达而已。五、论述了报纸编辑人员的条件。王韬认为,报纸的编辑人员应该是知识广博的“通才”。

梁启超

清末影响较大的资产阶级报刊宣传家之一。

办报活动:

年“公车上书”后主编《万国公报》和《中外纪闻》,开始在舆论界初露锋芒。后主持《时务报》笔政。年,离开《时务报》参与《湘报》的筹办事宜。年“百日维新”期间,他积极参与各项新政活动,并授命筹办京师大学堂和译书局。戊戌政变后,梁启超逃亡海外,先后在日本创办《清议报》(年12月23日)、《新民丛报》(年2月8日)、《新小说》、《政论》、《国风报》,在檀香山创办《新中国报》,大力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鼓吹保皇立宪,被誉为“舆论界骄子”。其办报生涯自年在北京主编《万国公报》起至年脱离报界,前后共有27年,亲自创办和积极支持过的报刊有17家,撰写各类文字万言,其办报实践对我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贡献,其新闻思想对当时的报界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新闻思想:

梁启超是中国资产阶级早期新闻思想的集大成者,为我国资产阶级新闻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是我国新闻思想史上承前启后的人物。戈公振在《新闻学撮要》中评价“我国报馆的崛起,一切思潮的发达,皆由先生启其端”。

梁启超在总结前人和自己办报经验的基础上,汲取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新闻理论,提出了一整套办报主张,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新闻思想。他一生发表的新闻学方面的专论在30篇以上,内容涉及新闻理论、新闻业务和新闻史三大部类。

年,梁在《时务报》第1册上发表的新闻学处女作《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一文中,把报纸比作“耳目喉舌”,指出报纸的功能是“去塞求通”。

梁启超在流亡海外提出的新观点。

一是报纸的“两大天职”说,年,梁启超在《敬告我同业诸君》(载《新民丛报》第17期)一文中说:“某以为报馆有两大天职:一曰对于政府而为其监督者,二曰对于国民而为其向导者。二是衡量报纸好坏的四条标准,即办好报纸的四条原则:(1)宗旨定而高,他认为办报的最高宗旨是“以国民最多数之公益为目的”。(2)思想新而正。他认为,报纸宣传的思想不可不新。(3)材料富而当,他认为报纸应该是“全世界之知识,无一不具备”,但在刊登时必须严格选择,使读者“阅一字得一字之益”。(4)报事速而确。他认为新闻报道要讲求时效,且力求准确。三是健全舆论的主张。年清廷宣布仿行预备立宪后,梁启超对造成健全舆论的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报刊造成健全舆论必须具备“五本”,即持论者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要以维护国家利益为目的;要有不畏强暴的精神;要出自公心,不能怀挟*派思想和以个人好恶来判断是非;要导之以真理,不能拔之以情感,故作偏至之论。四是报刊宣传的两种方法,即浸润的方法和煽动的方法。所谓的浸润的方法,就是“旦旦而聒之,月月而浸润”,使读者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渐接受论者的观点;所谓煽动的方法,就是要“故作惊人之语,造极端之词”,使读者猛醒。

梁启超提出“舆论之敌”、“舆论之母”、“舆论之仆”的概念及“变骇为习”的思想。

章太炎

章太炎是中国近代著名国学家和报刊政论家。

戊戌政变时期,参加强学会,曾为《时务报》撰述。

年在《中国日报》等报纸上发表文章排满,反对保皇立宪。

年后,为《苏报》撰稿,宣传革命,在“苏报案”中被捕入狱,成为举国闻名的革命志士。

年出狱后赴日本任《民报》主编,继续宣传排满和保存国粹,成为《民报》最主要的政论作者和革命宣传家。

他的政论逻辑严密,气势充足,陈古论今,在当时产生重大的影响。

章太炎发表在《苏报》上的《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一文更是直呼光绪皇帝其名,成为清政府对其采取镇压的口实,于是清政府勾结租界当局拘捕了章太炎,《苏报》永远停刊。后来邹容在狱中被迫害致死,这就是著名“苏报案”。

于右任

办报活动:

年4月2日在上海创办《神州日报》,这是于右任创办的第一家报纸,也是革命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家大型日报。报名“神州”,是为了“唤起中华民族之祖国思想,激发潜伏之民族意识”。该报创刊80天后,报馆遭火灾,于右任无力回复而退出。年5月15日,创办《民呼日报》,报名取自“大声疾呼,为民请命”,内容分言论、纪事、从录三个部分,除宣传同盟会的纲领和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外,以大量篇幅揭露贪官污吏的罪行。年9月8日被查封。年10月3日在上海法租界创办《民吁日报》。年10月11日创办《民立报》,年7月该报成为同盟会中部总会的机关办和联络机关。

黄远生

黄远生是民国初年出现的名记者中最杰出的代表,戈公振先生在《中国报业史》一书中称之为“报界之奇才”。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记者”。

办报活动:

辛亥革命后,黄远生全身心地从事新闻工作,先是创办和主编《少年中国》周刊,后又编辑过梁启超主板的《庸言》杂志,并担任上海《时报》、《申报》、《东方日报》驻北京的特约记者和北京《亚细亚日报》的撰述,还经常为《国民公报》、《论衡》、《东方杂志》撰稿。

在新闻业务上,黄远生以擅长写新闻通讯而著称于世,被誉为中国新闻通讯的奠基人。黄远生的新闻通讯,一是题材重大,记载翔实。二是针砭时弊,忧国忧民。三是细致详尽,幽隐毕达。他的通讯善于捕捉各种细节,绘声绘色,嬉笑怒骂,涉笔成趣,鞭辟入里。四是通俗自然,不拘一格。黄远生提倡“以浅近文艺普通四周”,因而他的通讯和文章虽然用半文半白的问题写成,却十分浅近,且不拘一格。邹韬奋曾用“流利、畅达、爽快、诚恳、幽默”来评论他的文风。黄远生还发明了“新闻日记”这种体裁,用日记形式报道或评论当日新闻。

新闻思想:

黄远生在新闻思想方面有不少独到的见解,其中最著名的是“四能”说,即“脑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他说:“调查研究,有种种素养,是谓能像;交友肆应,能深知各方面势力之所存,以时访接,是谓能奔走;刻画叙述,不溢不漏,尊重彼此之人格,力守绅士之态度,是谓能写。”

邵飘萍

新闻活动:

年,在杭州协助杭辛斋创办《汉民日报》,任主笔,并兼任《浙江军政府公报》编辑,从此开始了他的职业报人生涯。年7月,邵飘萍在日本创建东京通讯社,专为京、沪报纸提供东京通讯。它曾首先向国内读者报道了袁世凯政府和日本政府秘密商议中的“二十一条密约”的详细内容,对国内的反袁斗争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为了改变“外国通讯社任意左右我国之政闻”的状况,他于年8月在北京创办新闻编译社(该社以消息迅捷闻名),并以此为依托开展了有声有色的新闻采访报道活动,从此成为有口皆碑的名记者。年10月在北京独力创办大型日报《京报》,自任社长,并兼任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讲师。年,《京报》被封,邵被迫流亡日本,年回国后恢复《京报》,锐意改革,使该报成为北方很有影响的大报。

邵飘萍自称“余百无一嗜,惟对新闻事业乃有非常兴趣,愿终身以之。”他最擅长的事新闻采访,常能采访到别人所不能的新闻。他是我国新闻界不可多得的全才,既能办通讯社又能办报纸,既精通采写新闻又善于经营管理,既从事新闻实践又从事新闻教育,并在这些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根据他讲授新闻学课程的讲义整理出版的《实际应用新闻学》一书,,其中涉及记者的地位、资格和准备、访问的类别和方法等问题,是我国最早的新闻采访学专著之一。年,邵飘萍又写了《新闻学总论》,其中对报纸的性质、任务以及新闻学的基本概念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在内容和方法上与《实际应用新闻学》具有相互弥补之处。

评价:邵飘萍已成为中国百年新闻史上最光彩夺目的名字,他用他的鲜血染红了言论、新闻、出版自由的理想。他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杰出的文化战士、著名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教育开拓者。他以报纸和通讯社为武器,宣传真理,抨击邪恶,锐意改革,为新闻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他所著的《新闻学总论》和《实际应用新闻学》等,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新闻理论著作。后人誉之为“乱世飘萍”、“一代报人”、“铁肩棘手,快笔如刀”等等。更有“飘萍一支笔,抵过千万军”的高度评价

林白水

年任《杭州白话报》主笔。年赴上海,曾参与创办《童子世界》,并为《苏报》撰稿。年创办《中国白话报》。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法律,兼修新闻,成为中国在国外选修新闻教程的第一人。回国后,年在北京创办《公言报》,充当安福系喉舌。年,在上海创办《和平日报》。年在北京创办《新社会报》,后改名为《社会日报》,该报面向市民群众,注重社会新闻,反映民众疾苦,颇受欢迎。年8月6日,因在《社会日报》上刊发时评《官僚之运气》,被奉系军阀张宗昌杀害。

林白水是第一个用纯白话写新闻的人,以文化教育的表象宣传革命。林白水撰写的新闻和评论,挥洒自如,辛辣尖刻,“好议个人长短,或揭人揭事”,故积怨于军阀。他的文章通俗浅显,常能“发端于苍蝇臭虫之微,而归结于政局”,颇能吸引读者。

注:《中国白话报》创办于年,是我国第一份白话文报纸,“用浅白的文字报道事实的真相”,开创“号外”,较早采用“编者按”、“编后记”等文体。

史量才

他是一位很有作为的新闻事业家,从年接办《申报》后,在企业化经营方面取得引人注目的成就。年9月1日发表《本报六十周年纪念宣言》,宣布自即日起的一年为纪念年,提出了奋斗目标。但是,十多天后就发生了“九一八”事变,继而又有淞沪会战。骤变的形势使纪念活动中断了,却深刻地教育了是史量才,民族危亡的严酷事实和抗日运动的爱国热情,使他毅然赞同团结抗日的主张。史量才和《申报》出现了一些出人意料的果断举动,如年12月20日,上海各家报纸在史量才的策划下,同时刊载《宋庆龄为邓演达被害宣言》;年又发表时评《剿匪》,后又发表两论三论,矛头直指蒋介石等等。年11月30日,发表《六十周年的革新计划宣言》,宣布12项革新措施,还强调需要“社会大众的伟力”来推进新闻事业。年11月14日被国名*特务杀害。

陈独秀(结合《新青年》看):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共产*的创始人。年,协助章士钊等在上海创办《国民日日报》,担任编辑。年与人合作创办《安徽俗话报》半月刊,并任主编。年,在日本东京协助章士钊编辑《甲寅》月刊,并在报刊上发表时论,传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反对封建专制,激励国民志气,克服“奴隶根性”。年,筹办《青年杂志》,作为“救国救民”的舆论基地。年,同李大钊等人创办《评论周刊》。

年,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三大主义”:“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主张改文言文为白话文,文章内容也要趋向实际。年12月,他为《新青年》第7卷第1号写《本志宣告》一文。

陈独秀在编辑《新青年》的过程中有何贡献?1、制定办刊的方针,2、提出了开展思想斗争的原则,3、组织写作者队伍,4、既当主编又当记者,勤奋写作。

徐宝璜

中国新闻学着、新闻教育家作,被誉为“新闻教育界第一位大师”,和“新闻学界最初开山祖”,其所著《新闻学》是中国最早的新闻学著。年曾任北京《晨报》编辑。年10月4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是中国将新闻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的开端,徐宝璜任副会长和专任导师。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出版《新闻周刊》,为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刊物,徐宝璜任编辑主任。年12月,徐宝璜的《新闻学》出版,是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本新闻学专著,蔡元培称赞该书“在我国新闻界实为‘破天荒’之作”。该书“取材于西籍者不少”,但“对于新闻学的重要问题,则皆有系统的说明;而讨论新闻纸的性质与其职务,及新闻之定义与其价值,自信所言,颇多为西方学者所未言及者”。徐宝璜对于“新闻”的定义:新闻者,乃多数阅者所注意之最近事实也。

成舍我

新闻活动:

曾在上海《民国日报》任校对、助理编辑,在北京《益世报》任编辑、总编辑。于年4月16日创办《世界晚报》,年2月10日创办《世界日报》,同年10月1日出版单张《世界画报》,形成“世界”报系,一举成名。年在南京创办《民生报》,秉承“小报大办”思想,报纸虽小但要有大报风范。年,创办北平新闻专科学校,提倡“德治兼修,手脑并用”。年9月20日,在上海创办《立报》,“立己、立人、立国”,这是一张4开小型报纸,实行精编方针,以较小的篇幅承载较多的内容,力求使读者“能读、必读、爱读”。由于有爱国人士和中共地下*员参加工作,《立报》积极宣传抗日。年,在香港创办《立报》,这是上海《立报》的复刊。年1月,《世界日报》迁至重庆出版,并创办“中国新闻公司”,企图建立报业托拉斯,成舍我担任总经理兼任报社社长。年11月20日在北平同时复刊《世界日报》和《世界晚报》。年,在台北创立世界新闻职业学校,年改制为世新大学。年台湾报业解禁,成舍我以91岁高龄申请续办《世界立报》。

他重视报纸的特色,《世界晚报》标榜“主张公正,消息灵确”;《世界日报》以军事政治新闻为主,兼重教育新闻,还设有多种副刊;《世界画报》先以时事照片为主,后以美术作品为主。他还重视经营管理,把印刷、发行、广告等工作组织得井井有条。《世界日报》日销量居当时北京各报之首位。

张季鸾

民国时期著名报人、政论家,在其主持《大公报》期间,新闻事业达到顶峰,与黄远生、刘少少并称“民初三杰”。

新闻活动:年在于右任主办的上海《民立报》任记者。辛亥革命后,担任孙中山先生的秘书,负责起草《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等重要文件,并且发出了中国近代报业史上第一份新闻专电。在上海先后任《大共和日报》编译和《民信日报》总编辑。年任上海《新闻报》驻北京记者。~年任北京、上海两地的《中华新报》总编辑。年与吴鼎昌,胡政之合作,成立新记公司,接办天津《大公报》,任总编辑兼副总经理,主要负责评论工作。张季鸾先生文笔犀利酣畅,在标题制作和版面安排上有独到之处。他曾撰写过三篇被人们称之为“三骂”的社评:一骂吴佩孚,是年12月4日的《大公报》社评《跌霸》,酣畅淋漓,一语中的。二骂汪精卫,是年11月4日的《呜呼领袖之罪恶》。三骂蒋介石,年12月2日发表的《蒋介石之人生观》社评。

胡政之

拥有被方汉奇先生称为“在旧中国新闻界并世无两”的经历。被认为是中国报界的器材,知人善任,许多《大公报》的著名记者都是有胡政之发现并任用的。

新闻活动:

曾任上海《大共和报》编辑、翻译、主笔,年任该报驻京特派记者,以消息快捷受到报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