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福县论坛 北大高才生黄埔学霸24岁任军长,牺牲小山 - 安福县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NT Archiver

安福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北大高才生黄埔学霸24岁任军长,牺牲小山
TUhjnbcbe - 2023/11/12 20:27:00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发源于巍峨壮丽的武功山上的泸水河,在一片片茂林修竹、石山喷泉、水天相连的景观中一路向东,蜿蜒曲折,流入一个处处展现“福山、福水、福樟、福村、福游”的县城,那便是江西安福县。

在距离安福县城不远处的有一个叫五里亭的地方,从前有许多荒废已久的砖窑,近些年来,人们将它们拆去或改造成建筑。而有一个窑却始终无人去动他,因为它承载着当地人民对一位烈士的怀念和敬仰,这里曾经发生过极其悲壮的一幕,红军时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红军军长长眠此处,他便是红十二军军长伍中豪。

伍中豪,湖南耒阳县城郊南门外伍家村人,父亲伍茂定是清末秀才,母亲伍资氏是一位受过封建教育的大家闺秀。那时可谓是家境殷实,但好景不长,就在他三岁那年父亲病逝,母亲含辛茹苦将他抚养长大,并鼓励他读书成才。在读书时一直是班上名列前茅,读书期间学校的校长,看到他成绩一直如此优秀,认定他将来一定有出息,便把女儿段凤翔许配给他,他果然不负众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大文学院,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北大高才生。

就在大学深造期间,伍中豪接受进步思想,随后加入组织,在斗争的实践中使他深刻认识到:“救世尚须枪杆。”“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经组织批准,他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因学习成绩非常好,被同学们尊称为学霸,因此黄埔毕业后在广东农讲所任军事教官,后回在耒阳秘密创建组织,并任书记、宣传委员,他的妻子段凤翔任妇运委员,并生下儿子伍彭寿。

随后,根据组织的安排,参加北伐的伍中豪,留在地方主导农运工作,任耒阳团防局长、农军独立团团长。长沙“马日事变”后,伍中豪遭到耒阳反动当局悬赏通缉,被迫远赴武汉,任警卫团第十连连长。正是这支部队,后来成为了秋收起义的骨干力量,由于他作战勇敢,胆略过人,取得了一系列有胜利,立下了大功。

在北京大学读过书的伍中豪看上去像个书生,但打起仗来有勇有谋、英勇无畏、身先士卒,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攻打宁冈新城,伍中豪用“狡兔三窟”打比方,提出了“围三阙一、在城外消灭敌人”的作战计划,最后运用围城打伏击的方法,他自己冲锋在前,激发战友们的斗志,最终取得井冈山根据地开创以来第一次全歼敌人的胜利,他被誉为井冈骁将。

此时,红军队伍迅速发展壮大,在扩大根据地的时候,伍中豪深刻地分析了井冈山周围地区的形势,力主向赣南发展,他指出,赣南地域广阔,高山多,有回旋余地;敌人力量薄弱,不难对付;物产丰富,易筹给养;有组织和地方革命武装,群众觉悟高,活动多助,向赣南突围才是上策。为以后创建中央苏区提出了最好的建议,被领导人称为能文能武。

年春夏之交,伍中豪所在第三纵队扩编为红一军团第十二军,他任军长,这一年他24岁,正全付身心地投入到火热的战场上。大家可能会疑惑,一位红军的高级将领,为何会牺牲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

原来,就在伍中豪升任军长半年之后的年晚秋,根据上级领导进攻吉安的命令,伍中豪率领的红十二军负责由西路进攻吉安,当时红十二军由萍乡出发取道莲花,经安福,直下吉安。伍中豪当时身患重病,暂时寄居一农家休养,但为了这次重要的战事,身为军长的他不顾重病一定要亲临一线指挥,于是,在一个没有月亮的雨夜,伍中豪带着一个警卫排的兵力,从北路桐江口出发赶赴前线指挥战斗。

这是一次非常秘密的行动,为了不让敌人发现,队伍黑夜行军不点火把,不让发出任何声音,稍稍地赶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伍中豪的这次行动,竟然被安福反动地主武装靖卫团头子罗汉苟得知,立功心切的他,便命令靖卫团数百人倾巢出动,在伍中豪的必经之地五里亭设伏。此时,伍中豪小分队在山林相掩的路上,毫不知情的他进行了罗汉苟的伏击圈,突然听到一声枪响,伍中豪情知有变,大喊一声:“卧倒!”

伍中豪迅速组织队伍进行反击、突围。但由于地形不熟,敌强我弱,尤其是人多势众的敌人又是居高临下,二十多人的小分队,大部分牺牲,突然,一颗子弹击中伍中豪的胸部,身边仅剩两名战士搀扶着伍军长,一边还击,一边撤退。此时,山上的敌人见还击的枪声越来越稀,便如潮水般地冲到路上,最后伍中豪壮烈牺牲,年仅25岁。牺牲的这个地区名叫亮家山。

当伍中豪在安福遇难的消息传到吉安时,首长悲痛不己,全体红军战士极其悲痛,纷纷表示一定要报此仇。红军在第三次攻打安福县城时,红十二军战士英勇奋战,全歼了安福反动武装靖卫团,活捉、枪毙了靖卫团团总罗汉苟,为伍中豪军长讨还了血债。告慰烈士英灵,不过,当时他们没有找到伍中豪的尸骨或墓地。

伍中豪牺牲的消息传到妻子段凤翔处,她哭了几天几夜,嗓子哑了,眼睛也肿了。情绪平复一些后,她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想法:到江西安福寻找伍中豪的安葬地,把他带回老家安葬落叶归根。然而,在当年战火纷飞的年代,加上两地交通落后,一个年轻女子出远门何其艰险?特别是红军长征之后,此地属于白区,段凤翔只好打消这念头,此时,才3岁多的儿子伍彭寿,总是牙牙学语地千百遍问妈妈“爸爸什么时候回来?你不是说他很快就会回家吗?”每生此时,泪水便如断线的珍珠般流落下来。

伍中豪老家耒阳到安福虽然只有两百多公里,但家人对他的安葬地寻找均无下落,尤其令人痛心的是,伍中豪妻子段凤翔携烈士遗孤伍彭寿,在9岁那年因病不幸夭折,生活所迫组建新的家庭。伍中豪是家中独子,有一位关系较好的堂兄弟名叫伍淮芳,因受堂哥的影响后伍淮芳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学习,毕业后曾任国军上校,后回乡务农。

作用为堂弟的伍淮芳感念堂兄对自己的帮助,曾撰写过回忆兄长的文章,他根据史料上记载堂兄牺牲在安福“亮家山”的记载,为了寻找伍中豪之墓,他曾经多次寻找无果,临终之时交代子女继续寻找。

直到新世纪初,距离伍中豪牺牲70年时,安福平都镇浮山村大塘自然村的村民肖树初、周石红等人写了一封信,称自己的父辈、祖辈肖仁元、刘福初、刘继尧等人,在伍中豪牺牲后,为了避免敌人把尸体抬去“示众”,在那天深夜趁着朦胧的星光,屏息凝气,偷偷将伍中豪的遗体抬到了近千米外的自家祖坟山上,按当地习俗殓葬了烈士。为了不让人发现,他们还立了一块假墓碑,躲过了敌人多次搜查。由于可以理解的原因,这几个村民和他们的后代一直保守秘密,直到新世纪才公之于世。

70年时候,对于历史来说,只是短短的一瞬,对于人的一生来说,却可以繁衍三四代人。当年偷偷掩埋烈士遗体的村民早已故去,大塘村已发展到十余户人家。小小的大塘村村民尽管并不知道那个小土包埋着的是红军将领伍中豪,但他们三代人没有忘记这个亲人般的革命先烈,每年清明、冬至,村民给自己的先人祭扫时,也会在小土包前烧几张纸、上一炷香,在烈士墓周边植树培绿。

后来,村民们通过新闻得知,安葬在自家后山的人,正是一代红军战将伍中豪,便写信到相关部门,通过各级部门的论证,最终明确了这个事实,并在墓地前立了一块文保石碑,随后修了墓碑并向湖南写了一封《寻找伍中豪烈士后人》的信,堂弟伍淮芳的后人终于找到了亲人安葬地,完成了父亲的遗愿。

守卫墓地的松柏伟岸挺拔,四周奔涌着蓬勃的绿色,远处的泸水河缓缓流淌,今天的美好景色,幸福生活,正是无数先辈的热血换来的,每一年秦时时节,伍中豪烈士的亲人,还有浮山村的村民还会来这里为他扫墓,怀着崇敬和虔诚,为烈士献上一束鲜花。表达了后人对他的无限敬意。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大高才生黄埔学霸24岁任军长,牺牲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