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福县论坛
引言:有志强兄的《复真书院的伫望》在前,之后便收到马老师传来的《萃胜楼与双龙樟》,文章接龙,传述胜地的前世今生——编者
安福南乡洲湖镇,有个名叫田家的自然村落,早在北宋时期田家村的东面就建有北真观,进入明代,道观基本废弃,但两棵宋代栽植的大樟树依然屹立在山门前。
明嘉靖十三年(),廷试第三名安福探花、南京国子监祭酒邹守益因为父尽孝辞职回到安福,闲余与本地名儒刘邦采、刘文敏、刘子和等人创建复古、复真书院。
复真书院,是南乡一带著名的书院,之所以定名为复真书院,是因为取复兴北真观的意思。书院前,一条溪流从洲湖龙潭发源,经过两棵大樟树下流向东方。跨过古桥,踏上一左一右两棵大樟树之间的七步半台阶,便来到校门萃胜楼前。
刘阳,字一舒,号三五,今洲湖大亨村福车人,明嘉靖四年()中举,曾任砀山县知县,福建御道使。后因病回到家乡,在复真书院讲学三十年。
某天,三五先生讲学之余来到香樟树下,举头观看,两棵古樟树郁郁葱葱,枝干古朴,树影婆娑。樟树之下,七步半石阶梯直下到溪流边,过古桥,一条子阶路从东边过来,通往洲湖街,这条子阶路是安福通往整个南乡的古道。向南望去,陈山河由西向东奔流不息,河中从陈山、柘田山区出产的红心杉木扎成一条条木排,通过河流输送到庐陵,再下运往长江两岸江浙一带销售,好一派繁忙景象。河对岸,一片金黄的稻田,在阳光下鲜艳夺目,正是丰收时节。远处南山似一道屏障横亘在前,山色青黛,蜿蜒起伏。三五先生赞叹不已,真是风水宝地哟。回首一望,书院门楼正对两棵古樟之间,门楼高大气派。楼内书堂书声朗朗,确是读书修身的好地方。随同三五先生来到古樟下的同事王先生,是创建书院的见证者,见刘阳双目凝视古樟很久,情不自禁地说:“刘大人,当年邹大人和诸位大儒创建书院时,意为这对古樟和门楼起个名字,但思虑很久,一直没有合适的,刘大人能赐教否?”
刘阳感慨不已,说:“邹兄他们都没有为这对古樟和书院门楼定名,吾才疏学浅,岂敢造次?”
王先生说:“其实当时也不是没有考虑,诸位大人都提过几个名字,邹大人觉得总不合适,因此,他说留给后儒来定更妥。”
刘阳听后说:“原来如此,吾才学虽不及创建书院的大儒们,但作为书院的重要景点,还是要定个名字为好,待老夫考虑考虑吧。”
是夜,刘阳三思,复真书院乃安福南乡片最大的书院,是几万乡人培养后辈出人才之处,吾辈在此为弟子之师,全力教诲学生是当务之急,希望在书院的子弟今后学业有成,出类拔萃,才是南乡片乡亲的愿望。我看两棵古樟就叫“双龙樟”吧,一来,古樟下的溪水,出于龙潭,是取之不完的源泉,二来取望子成龙之意;书院门楼叫“萃胜楼”,取出类拔萃、胜人一筹之义。
第二天,刘阳召集书院各位先生,把自己的意向说出来,征求大家的意见,所有学院的先生都说甚佳甚佳,赞不绝口。王先生说:“既然诸位先生首肯,我立刻请雕刻匠将门楼的“萃胜楼”三字雕刻出来悬挂”,大家鼓掌通过。从此,书院门楼就有“萃胜楼”、古樟树有了“双龙樟”的名字。
时光犹如白驹过隙,转眼几百年过去了。当年的复真书院几经变迁已成为如今的洲湖中学。自明朝以来,在这里读书的学子果然学业有成,人才辈出,为南乡片争了光。如你到洲湖中学校门前游览,“萃胜楼”这块匾依旧高高悬挂于大门楼之上,还是三五先生的真迹呢。遗憾的是,两棵古樟中,左边的一棵在年被小孩玩火烧毁了,但右边的一棵依然顽强的矗立于七步半台阶之上。
书院内景
洪水时期,古书院七步半桥前的情景。古樟盈翠,百鸟幽鸣。(视频:刘武平)
作者:马祝才,男,网名泸水河畔,江西省安福县人,年4月出生,初中文化。年2月在本县林业部门参加工作,做过木材检验员、水运工人、林业分场场长和县联营人造板长副厂长;林业助理工程师;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士、江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江西省谱牒研究会会员、安福县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和安福武功山文化研究会会长。
这是关于地方乡土文化的